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石学敏院士助西苑医院济宁医院针灸学...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学敏...
石学敏院士主编《石学敏针灸学(英文...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
您当前的位置 : 石学敏院士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临床验案
围绝经期综合征
石学敏院士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025-04-21 10:56
李桂平

  引  言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包括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绝经(menopause)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对其症状的描述可散见于“脏躁”“百合病”“老年血崩”等病证中,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此病案以“天癸竭,肾气衰”为切入点,以“调神疏肝,平衡阴阳”为治则,探求针刺治疗脏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临床资料一、病史资料1、一般信息患者关某某,女,54岁,于2015年3月26日来院就诊。

  2、病史主诉:心悸、烦躁汗出4月余。现病史:患者4月前突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舌强、口角流涎、头昏心悸、汗出、手凉,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晚间上述症状复现,就诊于环湖医院。查颅脑MRI未见新鲜脑梗死,予阿司匹林等口服,次日自觉心悸、多汗烦躁,无胸闷憋气及心前区疼痛,就诊于心内科,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动过速(110次/分),血压120/90mmHg,予倍他乐克25mg Bid,心悸较前好转,HR 80~100次/分,后经常出现心悸、气短、烦躁,今来我科求治。现症:神清,时有心悸、汗出、烦躁,情绪不能自控,情绪激动时手足颤抖、肢体发凉、麻木,近半月偶有胃胀疼、口渴,大便时干时溏,无胸闷憋气及心前区疼痛,食欲减退。既往史: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二、辅助检查神清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右瞳孔外侧可见绿豆大小角膜云翳,心肺(-),肝脾正常,舌紫暗,黄白腻,脉沉细,已绝经。HR 74次/分,BP 130/80mmhg,心电图:大致正常。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脏躁  肝郁脾虚证辩证分析:患者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扰乱脑神,故见时有心悸、汗出、烦躁,情绪不能自控;情志不畅,肝气郁滞,经络不通,故情绪激动时手足颤抖、肢体发凉、麻木;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故偶有胃胀疼、口渴,大便时干时溏,食欲减退。舌紫暗,苔黄白腻,脉沉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2、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四、干预措施针灸处方:内关(双)┴、人中┴、百会┬、四神聪┬、合谷(双)┴、太冲(双)┴、天枢(双)┬、肝俞(双)┴、脾俞(双)┬、太溪(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内关捻转提插泻法,人中施雀啄泻法,以眼球充满泪水为度,百会、四神聪捻转补法;合谷、太冲提插捻转泻法;天枢呼吸泻法;肝俞捻转泻法、脾俞捻转补法,太溪直刺1寸,施提插补法;三阴交直刺1寸,施捻转或提插补法;足三里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

  五、疗效转归针刺治疗6次后,患者主诉心悸烦躁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未发汗出、手凉之症,治疗11次后,自觉诸症悉除,胃脘无不适,饮食二便睡眠正常,临床治愈。

  临证体会对该病病因的认识,中医认为是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衰,脏腑功能失调,机体阴阳失于平衡协调所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金匮·妇人杂病》曰:“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指出“脏躁”多发于女性,以“喜悲伤”为主要症状。由于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症状变化也较多,后世医家亦多有论及。如《医宗金鉴》认为,“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故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象如神灵所凭,是心不能神明也”。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医家认为本病是忧伤恼怒,情志异常所致,由于思虑过度,损伤人的心脾,从而导致精血内亏不能濡养五脏,造成阴阳失调,浮火妄动,上扰于神。脏躁的主要病因多为冲任空虚,肾精肾气衰弱。如素禀阴虚之体,或有亡血失血之人,至更年期时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致耗精伤气,即会出现肾精亏虚、肾水不足的症状。肾为癸水,肝属乙木,心为君火。肾水亏虚则不能滋养肝木和制约心火,进而水亏火旺的症候更加典型。如素禀阳虚之体,至更年期常会出现肾气渐虚等一系列命门火衰及脾肾阳虚的表现。治疗本病应以调神疏肝,调理阴阳为关键,以“调神疏肝、平衡阴阳”为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作为辅助治疗原则,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方中内关、人中调理脑神,百会、四神聪可安神定志,肝俞、合谷、太冲疏肝理气,足三里、天枢、脾俞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太溪、三阴交滋阴补髓,诸穴共奏调神疏肝,平衡阴阳之效。

 
收藏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发布快速通道
Copyright @ 2010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