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石学敏院士助西苑医院济宁医院针灸学...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学敏...
石学敏院士主编《石学敏针灸学(英文...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
您当前的位置 : 石学敏院士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临床验案
针刺治疗多年不寐验案
石学敏院士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024-11-17 20:27
郭秋蕾

 

摘要 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失眠3年,加重3天前来就诊。现症见失眠,时轻时重,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时有头晕头胀,饮食不佳,需服用助眠药物入睡,近3天失眠严重。患者因工作劳累,气机郁滞,肝失调达,郁久化火,扰乱神明,至心神不宁,夜不能寐,中医诊断为不寐—肝郁火旺,心神失养证,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此病例患失眠3年之久,服用药物已不能奏效,因此采用中医针灸绿色疗法治疗,以清肝泻火,宁心安神为治则,取穴:神门、三阴交、肝俞、 合谷、太冲、百会、四神聪,分别施以相应的手法,留针30分钟。治疗1次后患者头晕头痛减轻,1个疗程后入睡稍难睡眠质量有所改善,3个疗程后痊愈,基本不再服用助眠药物,针刺效果良好且作用持久。

关键词 石学敏;针刺;不寐;神经衰弱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贺某,男,38岁,初诊日期:2011年6月12日。主诉:失眠3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近3年因工作时间无规律,经常失眠,时轻时重,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时有头晕头胀,饮食不佳。经常服用助眠药物,但最近疗效不佳。近3天夜间失眠严重,几乎不能入睡。

刻下症:面色晦黯,无光泽,舌红,苔黄,脉弦数。

二、辅助检查

无。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

西医诊断依据:

1. 主诉失眠3年,加重3天;

2. 现病史:经常失眠,时轻时重,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近3天失眠严重,几乎不能入睡。

中医诊断:不寐 证型:肝郁火旺,心神失养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主诉失眠3年,加重3天。因工作劳累,气机郁滞,肝失调达,郁久化火,扰乱神明,至心神不宁,夜不能寐,属中医“不寐”范畴。据患者现病史为失眠,时轻时重,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时有头晕头胀,饮食不佳以及面色晦黯,无光泽,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辨证为肝郁火旺,心神失养证。

四、干预措施

治则:清肝泻火,宁心安神

选穴:主穴:神门 三阴交 肝俞 合谷 太冲;配穴:百会 四神聪

操作:神门穴进针0.5寸,三阴交直刺1.5寸,行捻转补法;肝俞刺向横突进针1.5寸,合谷、太冲直刺1寸,均行捻转泻法。百会、四神聪进针0.5寸,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每周5次, 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五、疗效转归

第1次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觉头晕头痛减轻。1个疗程后,患者入睡稍难,睡眠质量尚可,每晚可睡5~6个小时。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良好,基本不再服用助眠药物,可正常工作及生活。

临证体会

神经衰弱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它的发生与大脑睡眠区以及脑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均有一定的关系。神经衰弱在中医属“不寐”范畴,不寐俗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心和脑,涉及肝、脾、肾等脏,多因情志不遂导致脏腑气血逆乱,其病机寒热虚实错杂。针刺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标本兼治。[1]

本例患者因工作劳累,气机郁滞,肝失调达,郁久化火,扰乱神明,至心神不宁,夜不能寐,辨证为肝郁火旺,心神失养证,选用穴位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能培元补正、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培补气血生化之源,滋阴养血;合谷、太冲泻肝降火;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布于脊柱,脉络循行于脑,故与人的神志活动密切相关;四神聪为治疗失眠的经外奇穴,可镇静安眠、养心安神。诸穴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宁心安神之功。西医治疗本病多为药物治疗,随着病程时间延长,药物的作用也会减弱,副作用较大且患者对于助眠药物有成瘾性,不能彻底治愈且不利于病情恢复。中医治疗不寐具有明显优势,中医采用绿色疗法针刺,依据辨证论治原则,依据患者病情施个体化治疗,可整体调节全身神机,通达脏腑,调和气血,安神宁心,对于多年顽疾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失眠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戒除助眠西药,安全无副作用且疗效持久,对临床治疗失眠极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钰青,魏裕涛,葛恒,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神经衰弱经穴运用规律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7):1517-1520.

 
收藏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发布快速通道
Copyright @ 2010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