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者主因复视、行走左偏入院,西医确诊为脑干梗死、复视,中医诊断为视歧。经西医予抗血小板、调脂、改善脑循环等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故求治于我院。石学敏院士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局部取穴治疗14天后患者复视消失,走路不偏,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复视
引 言
复视可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病[1],其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风后复视的发病机制多为脑干损伤引起支配眼的视神经核、视神经以及支配眼球运动的眼肌功能受损所致,因其病变损伤的部位不同可将眼肌麻痹导致的复视分为周围性、核性、核间性眼肌麻痹,又可依据遮住一侧眼后复视是否消失,而将复视分为单眼复视和双眼复视,临床中以双眼复视较为常见[2]。现代医学治疗眼肌麻痹导致的复视通常采用神经营养、改善循环、激素冲击、手术等手段,对于卒中后眼肌麻痹而导致复视的患者,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王某,男,65岁,退休,入院日期:2019年5月4日,住院号:G80430
主诉:视物重影伴行走偏左偏10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伴行走左边,发病时神清,无头晕,头痛及胸闷、憋气、胸痛、发热等其他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查颅脑MRI示:脑干急性梗死灶,头CT示:未见出血(阅片见),诊断为急性脑干梗死,予抗血小板、调脂、降压、降糖及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后病情平稳,但复视及步行左偏改善不明显,现为进一步康复治疗收入本院。
刻下症:患者神清,精神可,时有头晕,视物成双,左下视时明显,四肢有力,步行左偏,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既往史:糖尿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15年。
家族史:否认家族史。
查体:血压138/82mmHg,心率85次/分,律齐,神志清楚,认知正常,言语清晰,查体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位无明显偏斜,垂直分离性复视,以左下为著,虚实像间距约12cm,无旋转复视及眼震,代偿头位,遮盖右眼时复视消失,视近物及远物复视像无明显变化,颈软无抵抗,双侧颈动脉搏动对称,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整,腹软,肝脾未及,四肢肌力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二、辅助检查
颅脑MR示:脑干急性梗死灶;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脑干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
西医诊断依据:
患者以“视物重影伴行走偏左偏10天”为主诉;
查体:垂直分离性复视,以左下为著,虚实像间距约12cm,无旋转复视及眼震,代偿头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颅脑MR示:脑干梗死灶;
既往史:高血压肌糖尿病史;
中医诊断:中风、视歧
证型:阴虚风动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阴血亏虚,阳亢火旺,《临证指南医案》云“肾液虚耗,肝风鸱张,身肢麻木,内风暗袭”则导致火风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
四、干预措施
针刺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滋阴息风,疏通经络。
针刺选穴:内关(双侧)、人中、三阴交(双侧)、风池(双侧)、光明(双侧)、睛明(左侧)、承泣(左侧)、太阳(左侧)、球后(左侧)。
操作: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l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进针0.5寸,施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1.5寸,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三次为度;光明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令局部有胀感,施术1 min;风池穴,针尖向对侧内眼角方向,直刺1-1.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令局部有胀感,施术1-2 min;睛明取穴时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 寸,不做手法;承泣穴刺入0.5寸,球后穴刺入1寸,两穴均不施提插捻转手法;太阳穴直刺0.5-1寸,施捻转平补平泻针法,令局部有酸胀感。
五、疗效转归
经过3天针刺治疗后患者自觉复视像距离缩短、代偿头位减轻,头晕症状好转。11天后患者复视消失、步行左偏消失,治疗14天后出院,随访1个月复视无复发。
临证体会
中风后复视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因脑干损伤或颅神经受累,致眼肌功能障碍而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视歧”、“风牵偏视”、“目偏视”的范畴。视歧,证名,是指视一物为二物的证候。出自《灵枢大惑论》,又叫视一为二证。《灵枢大惑论》提到:“邪其精,其精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诸病源候论》记载:“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说明汇聚于目中的精气,均可由于受到风、痰、热等邪气入侵,而失去协调作用,最终精气散乱、约束失权而致。且一旦人体五脏六腑正气虚弱,外邪夹风乘虚而入,引邪上行至头面部,侵入眼带,就可以导致眼球运动受限,视一为二。对于中风后复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针刺对其有一定疗效。大量研究表明,针刺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肌肉收缩,帮助受损神经重新建立对肌肉的支配功能,同时针刺使麻痹肌肉被动收缩,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3]。
本案是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经神经定位诊断考虑主要为滑车神经受损引起眼肌麻痹。主因患者素体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风痰阻络致髓海空虚发为中风,精血不能上濡头目清窍,则目不明,病位主要在脑府、肝、肾,治宜醒脑开窍、补益肝肾、滋阴息风、疏通经络。人中正居督脉,《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又于任脉、冲脉同起于胞宫,可见它与脑和其他脏腑有着密切联系,故雀啄人中可开窍启闭,醒元神,调脏腑,《灵枢·本神》曰:“心藏神,脉舍神”,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可宁心、调血、安神,《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对肝、脾、肾均有调节作用,三脏功能得调,脑髓化生有源,风池穴亦为少阳经穴,可补髓养血、通利眼窍,光明穴为足少阳胆经络穴,且足少阳经“起目锐眦”,“至锐眦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同时,光明穴又是治疗眼疾的要穴;配合睛明、承泣、太阳、球后之眼周穴位可疏通眼周局部气血。诸穴合用,相得益彰,使清窍得开,虚风得平,目疾得复。
参考文献
[1]周萍,石学敏.醒脑开窍结合局部取穴治疗中风后复视33例[J].山东中医杂志, 2011, 30(6):2.
[2]李彬.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14, 000(002):165-168.
[3]占小燕.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疗效和安全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