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本团队依托的针灸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石学敏院士,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承担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本学科是中国针灸中心、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示范基地试点单位。拥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脑病针刺疗法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分子生物学、针刺量效关系、运动和认知分析、医用化学传感器实验室)和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针灸学实验室)以及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实验教学中心)。
研究方向
脑系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种,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安全有效。本团队针对针刺疗效确切的常见脑病形成了以下研究方向:
1. 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研究
本团队建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理论和技术体系,根据中风病各期的特点,采用不同配穴及施术手法,创立了一整套治疗中风的方案。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的应用在行业中起到示范作用,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论研究方面:指出中风病机为阳化风动、血随气逆、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脉络瘀阻,其基本病机即瘀血、肝风、痰浊等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创立了以“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原则,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临床研究方面:(1)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针刺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各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期获得高质量证据;(2)通过多中心、随机、盲法设计,设针刺组、空白组、非经非穴对照组,从循证医学角度证明经穴的相对特异性,并应用PET-CT等影像学方法,从脑代谢角度探讨针刺作用的中枢机制;(3)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上,对中风并发症(中风后痴呆、吞咽障碍、郁证等)开展研究,丰富“醒脑开窍”的内涵。
基础研究方面:(1)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先进技术,从形态学、神经生化、蛋白质、分子等水平揭示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机制;(2)从“醒脑开窍”主穴入手,开展经穴特异性和针刺量效关系的研究,探讨影响针刺效应的关键因素。
2. 针刺治疗认知障碍的研究
针对认知障碍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创立“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
理论研究方面:探讨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提出其发病机制为“肝肾亏虚、脑髓失养”,创立“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
临床研究方面:(1)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调查国外和天津市50-90岁人群共6000多例。根据VD发病与患者一般资料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VD最佳防治时间点应始于50岁之前的建议。(2)针刺法疗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试验,观察针刺对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能力、中医证候、生活能力的改善。
基础研究方面:(1)探讨针刺对老化痴呆鼠(SAM)和多发梗塞性痴呆鼠(MID)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2)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葡萄糖代谢、神经干细胞再生等不同层次研究针刺改善认知障碍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