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石学敏院士助西苑医院济宁医院针灸学...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学敏...
石学敏院士主编《石学敏针灸学(英文...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
您当前的位置 : 石学敏院士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石学敏工作室
石学敏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介绍
石学敏院士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023-12-04 11:59

  一.石学敏教授学术成果及工作室的研究基础:

  石学敏院士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已60余年,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他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他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使二者在临床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西医结合指明了方向。他在针灸治疗中风病、延髓麻痹、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各种痛证、病窦综合征以及老年期痴呆等疾病的卓著疗效使其名扬海内外。

  在临床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他致力于针灸的科学研究,带动国内针灸临床科研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他引进日本快速老化动物模型鼠,填补了我国实验动物的一项空白。由他主持完成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1997年再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而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年再次荣获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他主持完成了“针刺手法量学研究”、“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治疗‘瘖痱’、‘类噎膈’325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获2009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获部级及天津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次),国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6项,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他培养了针灸“百千万”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博硕士百余名。他领导的针灸学科拥有1000张住院病床、16个针灸病区、针灸康复科、脑病介入科和52个诊室的大型专科;近5年出院患者达6.94万人次、门诊诊疗270.1万人次;近5年发表SCI论文105篇。他出版专著50余部,主编《针灸学》等国家教材8部。

  由于石学敏院士的突出贡献,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自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天津市科技优秀工作者、十佳医务工作者等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石学敏院士又荣获何梁何利奖。2001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2006年12月,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第二届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上,荣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9年11月“石学敏院士工作室”评为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9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决定》,授予包括石学敏院士“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入选2019年“最美医生”候选人。2019年石学敏院士当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12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授予石学敏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12月8日石学敏院士荣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生命之尊”奖。2021年12月16日,石学敏院士牵头制定国际中医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国际标准(SCM69-2021)。2022年7月2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授予石学敏院士“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2022年10月10日,石学敏院士荣获第二届谢赫·扎耶德国际传统医学奖。2023年2月14日,南开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我院“津派石氏针灸”入选传统医药中医诊疗法项目名录。2023年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从医历程展览馆”入选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3年9月13日,由石学敏院士牵头制定的《国际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调神益智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SCM NP 2023-172)及《国际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SCM NP 2023-173)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批准立项。2023年10月9日,石学敏院士主编的《石学敏针灸学》(英文版)(西班牙文版)(法文版)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一等奖。

  二.工作室硬件建设

  本工作室配有石学敏院士的示教诊疗室、观摩室、资料室。诊疗室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包括用于随诊记录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手写输入系统、摄像录音系统、资料储存系统等等;观摩室配有投影仪、电脑墙等外放系统;资料室收集了石学敏院士发表的以及研究石院士学术思想的论文论著,并拥有近千部古今中外医学书籍,同时收集了国内外医学领域期刊论文百余种并不断更新,形成了以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为依托,涵盖全国的中医针灸资料体系。

  三.工作室管理制度制订

  本室成立以来,得到了医院的重视,并得到石院士亲自主抓各项工作,制定各项制度,确立了经费使用制度、工作室管理方案、跟师随诊制度、导师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制度等,并设专人负责。

  四.导师学术经验继承

  石学敏院士是我国著名针灸学专家,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在石院士亲历亲为的带领下,本工作室在导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临证治疗规范的建立

  石学敏院士的临证思想及经验,已在临床上经过千锤百炼,本工作室本着规范临床、提高疗效的原则,逐步制定了临症诊疗规范,目前成文的有:

  1.“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医用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已有近40余年历史,创造了无数的医学神话。我们在以往雄厚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同时结合导师临床实践,不断的拓展本针法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探索其理论根源及临床应用,形成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心身疾病、痛症及其他系统的疑难杂症的规范性文本。

  2.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可由脑卒中等疾病引起,是世界性的难题。石学敏院士认为本病病在脑,表现在口舌、咽喉等器官,中风后,若脑窍蒙闭,神不导气于口舌咽喉等关窍,使之不能发挥正常言语吞咽功能,就可导致关窍痹阻而发为吞咽障碍,即瘖痱、喉痹之症状。故该病的病理机制可概括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关窍痹阻”。石院士指出,治疗本病关键应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基本治则,故创“通关利窍”针刺法,临床使用,疗效显著,并获得国家奖励,被国家列为推广项目。本工作室通过进一步深入整理相关材料,收集新的医案,形成了“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吞咽障碍的诊疗规范。

  3.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

  根据经筋病候和选穴特点而立的“经筋刺法”是石学敏院士汲取祖国医学“经筋理论”的精华,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而创立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学术价值。目前形成了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软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痉挛性瘫痪等临证诊疗规范。

  4.针刺治神的学术思想

  石学敏院士综纳各家、结合当今,阐释“神”的概念,创立“醒神”“调神”的学术思想。提出针以守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治以调神为根本的重要思想,并明确了“调神”、“醒神”的具体措施和常用穴位,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获得显著疗效。

  5.针刺降压的学术思想

  石学敏院士提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为“气海失司”,遂确立了活血散风、平肝降逆的针刺降压方法,取穴治疗以人迎为主穴,配以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具有明确规范的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在调气的治疗基础上,兼顾理血,如活血、行气、化瘀等法则,高血压病的论治中,调气重在治标,理血意图治本;气血兼顾,标本同治,使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正常化,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理,平秘阴阳,使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得到维持。

  (二)开辟学科新领域

  本工作室,本着严谨、开放的治学态度,力求全面、深入、与时俱进的传承石学敏院士的学术思想,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辟了新的领域

  1.从“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实现针灸学科的原始创新。

  石学敏院士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深入研究古籍,结合现代理论,提出“气海”失司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有明确规范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针刺方法。经过临床数千例研究已经证明,该技术治疗高血压病,可在保护靶器官的基础上整体调节血压节律,能够有效地促进血压达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免合并症的发生。以针灸治疗疗效确切的高血压病为载体,选择有效经穴人迎穴施治,探索其效应特征和机制,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实行多学科交叉,揭示其科学内涵,是石院士的重要学术思想,也是实现中医针灸理论原始创新的重要切入点之一。目前,本工作室乃至整个针灸学科,已经全方位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包括: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国际公认的临床疗效评价试验方法,对针刺治疗高血压病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价;运用现代先进的生物学手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降压的生物学机制等。

  2.探求针灸病种,撰写《针灸临证实验录》

  针灸究竟能治疗多少种疾病,针灸在不同病种或在疾病不同时期的作用究竟怎样?这是针灸业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至今仍未明了的问题。以往倚重检索文献、简单筛选的方法,已越来越显示出与临床实践的矛盾。石学敏院士提出针灸生命是临床疗效,针灸到底能治什么病,要靠临床实践。基于此原则,石院士安排了撰写《针灸临证实验录》的任务,这将是一本集临床证治之大成者,本著将涉及临床各科,独立成卷,汇聚成著,广揽针灸病种,内含千万言,均来自于临床实践,将再开创针灸临床的新局面。

  五.团队建设

  石学敏院士的贡献是多层次、多方位的,首先他以自身的学识、能力和极大的热忱不断而有序的推动着整个针灸学科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他的行医、育人、科学研究等历程都对新世纪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导向作用。石学敏院士的学术思想是我院针灸学科的学术根源和灵魂,而他的针灸技法是学科的技术根本和支持。我们组建了由专家、博导、博士为主体的,有数百名成员的传承团队,涉及到了临床、科研、教学、文献等各个方面。同时本团队还接纳了国内外数百名的进修、研修人员,举办了45次全国性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醒脑开窍针刺法学习班”,16次国际针灸会议。

  六.临床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了石学敏院士典型医案、影像资料收集整理系统。

  形成了中风病信息数据库,收集了历代关于中风病的论述,同时动态收集当今相关国内外文献。

  构建了临床资料及数据收集系统,实现了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七.经费的使用

  经费全部落实,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用于工作室的建设。

 
收藏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发布快速通道
Copyright @ 2010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4